概述

发布时间:2013-07-15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冲破“左”倾错误的长期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扬起走向世界的时代风帆,全面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德州同全国各地一样,开始了建国以来意义最深远的历史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拨乱反正,逐步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地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纠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和其他方面的政策,逐步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了安定团结。

       197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后,陵县、夏津等县的部分公社开始搞“大包干”责任制试点,取得了成功。1980年春,地委先后在全区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和县(市)委书记会上,部署了在全区推行以联产计酬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至1981年上半年,全区农村96.2%的社队实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1981年全区粮食总产171.17万吨,棉花总产16.9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推行农村体制改革的同时,地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地直机关认真执行(准则)纠正不正之风的几条规定》,整顿各级党政机关的思想和作风,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了党的建设,初步端正了党风。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地委为实现大会确定的1981年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继续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提倡勤劳致富;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整顿企业领导班子,实行多种承包形式和分配制度改革;广泛开展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动,清除精神污染,逐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3年11月至1984年上半年,地委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对全区各级党政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促进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实现。

      1984年12月至1987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省委的部署,全区各级党组织先后分地、县、乡(镇)、村四级进行了整党工作。在整党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有关文件,深入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增强党性,纠正不正之风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加强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较好地完成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任务,党风逐步好转。1986年3月至6月,地委、行署先后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试行意见》。同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后,地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区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体育及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1987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下达后,地委制定了《关于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的意见》,全区各级党组织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地委的要求,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正面教育,取得明显成效。4月,地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讨论的意见》,随后,全区党员“大讨论”普遍展开。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素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明显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1987年10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地委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坚持以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发展工业、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1988年上半年,地委、行署先后作出《德州地区引进人才、技术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的若干规定》,进一步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同年7月,地委发出《关于党政机关保持廉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做到“改革开放,繁荣经济,要坚定不移;保持廉洁,防止腐败,也要坚定不移。”同年9月,地委、行署作出《关于保持自身廉洁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和其他一些地区发生政治风波。地委、行署领导全区人民旗帜鲜明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反对动乱,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狠抓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严肃查处少数干部贪污受贿案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非法倒买倒卖活动,坚决刹住用公款请客送礼、挥霍浪费及违控购买小汽车等不正之风,切实做好人民普遍关心的几件事。至年底,共查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526起,处分党员干部42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08起,依法逮捕各种犯罪子1062名,从而有效惩治了腐败,严厉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稳定了社会局势,保障了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1990年3月,在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地委、行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引进人才,大力抓好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工作。同年12月,全区胜利完成“七五”计划主要指标。5年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6.5%,国民收入平均增长6.1%,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3.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

      1990年冬至1991年上半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地委在全区城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后,地委、行署领导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确立了“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开放开发两大战略,全面开放,内引外联,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从此,全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6月,地委召开全区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勤行政,以廉树威,密切党群关系,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同年7月,地委、行署发出《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随后,各级党委按照《意见》要求制订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政机关思想作风的转变和廉洁勤政建设。同年下半年,各县(市)、乡(镇)机构改革全面铺开,至1994年6月基本结束。11个县(市)直党政机构由769个合并为331个;211个乡(镇)合并为193个;县(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由14658人减少到6531人,精简幅度为55.5%;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由11541人减少到6227人,精简幅度为46%。

      1994年1月,地委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切实抓好“一个基础,两个主题,三个重点”(即抓好粮棉基础,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两个主题,县市属工业,第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三个重点),确保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年8月,全区广泛开展以秋季超产、扭亏增盈、组织收入、盘活资金为重点的“双增双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地委制定了《中共德州地委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廉洁自律,搞好廉政勤政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此后,地委又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几个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试行规定》、《关于选派工作组整顿后进党支部的实施意见》,全区掀起了以农村党建工作为重点的党建工作热潮。各级党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形成了层层抓党的建设的新局面。

1995年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地区,设立地级德州市。辖德城区及武城、夏津、齐河、陵县、临邑、平原、宁津、庆云8县,并代管乐陵、禹城两个县级市。撤地设市,掀开了德州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此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三学”(学习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和“质量、品种、管理效益年”活动,突出抓了以多种经营为主的农业,市、县属工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四个重点,实施了工业带动战略和“一把手”工程,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胜利地完成了“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1996年3月,德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同年9月,中共德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举行。大会提出了“九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向农业强市、工业大市、财政富市转变,努力建成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交通通信、商贸流通和综合服务中心,争取由全省欠发达地区跨入中等发达行列,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20lO年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年11月,市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德州市“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不断夺取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1997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重大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加快发展、加速转变这个主题,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两手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市政治局势更加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1998年1月,市委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解放思想,放开搞活,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3月,市委决定启动新的经济开发区,有效的带动了全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7月,市委召开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搞活,加快发展的决议》,动员全党和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路子再明确,措施再强化,工作再落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兴市富民,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德州带入2 1世纪。此后,通过狠抓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扩大开放、增加投入,保持稳定等关键措施的落实,推动了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下半年,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了“知民、重民、为民,做群众满意的好干部"的活动和在全市开展“德州人民好公仆”评选的活动,强化了广大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1999年4月,市委专题召开有关处理“法轮功”问题的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确定采取排查摸底、严密监控、帮教转化等措施,开始着手处理“法轮功”问题。同年7月,按照“打击孤立极少数、教育转化大多数"的方针,对全市“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全面取缔。4月至7月,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教育活动历经“思想发动,学习提高”、“听取意见,自我剖析”、“交流思想,开展批评”、“认真整改,巩固提高”4个阶段,全市领导干部坚持边整边改,认真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的预期目的。通过“三讲”教育,各级发展意识、廉政意识、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同年 10月,市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会议提出,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重点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制度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减轻企业负担,营造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2000年5月,全市开展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期间,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讲政治这个核心,围绕理想信念、改革发展、群众观念、廉洁白律、干部管理、自身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回顾“三讲”教育以来的想实际和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深入整改,巩固和扩大了“三讲”教育成果。同年11月,市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委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决议》,动员全市上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起。

    2001年2月初,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发展“一个基本思路、两大奋斗目标、五个更的工作要求”的总体指导方针,号召和动员各级按照“经济发展更快更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两大基本要求,围绕“十五”末达到全省中等发达水平和工业总量效益翻番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和工作创新,着力解决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切实做到“放得更开、搞得更活、干得更实、发展得更快、前进得更稳”。 3月,市委、市政府下派大批干部将分赴全市各乡镇督促指导税费改革工作。 4月,市委召开动员会议,确定在全市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要求各级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以招商引资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制定严格责任制,加强调度检查,强化激励约束,严格兑现奖惩,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举全市之力,走开放之路。会后,各级立说立行,积极行动,全市再次掀起招商引资热潮。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干部大会。要求立足超常发展,谋求跨越前进,夺取新世纪开局之年“满堂红”。

2002年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三城联创”暨2002年城建工程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双拥模范城以及2002年城建工作。会议强调,各级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城市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扎扎实实做好“三城联创”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超常发展、跨越前进创造良好环境。11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以更高标准、更大干劲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03年2月12日,中共德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总体构想要分三步跨越:第一步,到2005年GDP达到660亿元,人均1500美元,跨入全省中等发展水平;第二步,到2010年,GDP达到1200亿元,人均2500美元;第三步,到2015年,GDP达到2100亿元,人均4300美元,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6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机关干部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贡献动员动员表彰大会,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大干“天字号”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再掀民营经济发展新高潮。

20042月,市委召开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大幅提高工作标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始终坚持协调推进,努力开创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新局面。同年12月,全市城乡集中开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活动。这次集中教育活动至春节前结束,主要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务实清廉以及理想信念、农村政策等6个方面的教育。

20051月,根据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全市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第二批,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第三批,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每批半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动员;第二阶段,分析评议;第三阶段,整改提高。整个教育活动至翌年6月结束,全市有14万个基层党组织和27万名党员参加。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广大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意识、执政意识显著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5月11日至12日,市委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德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要求在6个方面打造德州品牌:积极打造创业之州,不断提升发展活力;积极打造富庶之州,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积极打造有“德”之州,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积极打造民本之州,让人民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打造绿色之州,建设生态良好的秀美家园;积极打造平安之州,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06年2月1 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继续高扬“超常发展、跨越前进”主旋律,苦干实干,再搏再拼,向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加速前进。4月,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有关指示精神,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立足德州实际,把握建设重点,扎实开展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10月16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007年4月20日至23日,中共德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市委提出了“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的奋斗目标。为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市委、市政府于5月下旬开始,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共建和谐、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政考察团和新闻采访团赴江浙六地学习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很快在全市形成了找差距、议改革、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热潮。

2008年1月15日至16日,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第三次全会精神,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拼搏进取,同心同德,扎实苦干,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而不懈奋斗。5月12日,四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随即进行了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全力以赴支援灾区人民。8月5日,市委召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率先发展意识,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12月28日,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德州市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一、认清形势,明确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二、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发展品质农业,推进农村经济生态化集约化发展。四、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五、繁荣农村文化,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六、加强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全委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顽强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30年,是德州人民思想解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是德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强势推进,谱写出德州更加壮丽辉煌的新篇章!


中共888sb.com主办 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邮箱:dezhoudangshi@163.com 电话:0534-2687759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 您是第 位访问该网站的人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122号